三季度尿素企業仍面臨生存考驗
生意社07月13日訊
進入7月以來,國內尿素行情整體止跌企穩,局部地區更因農業需求好轉使得尿素價格觸底反彈。從調整角度看,雖然價格小幅波動中還帶有下游廠商的抵觸和博弈,但工廠方面在適當妥協讓價的情況下,確有銷售方面的提升。這也讓尿素市場沉悶的氣氛得以暫時緩解。但事實上,困擾國內尿素行業的麻煩應該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更為恰當。畢竟7月份只能算作國內農業傳統用肥旺季,且行情基本僅限于中上旬。之所以2016年仍能以此作為利好支撐,原因在于原本應該購銷兩旺的6月行情遭遇“冷場”,放棄提前備肥的經銷商更傾向于隨采隨銷,一定程度上促使下游市場7月的補貨需求量增加。而此時看似好轉的尿素市場實際只相當于旺季掃尾,這也難怪大部分尿素企業對本輪回暖行情多以重“出貨”、輕“價格”的態度操作??梢姌I內十分清楚此時的尿素市場并非“冬去春來”,行業仍將面臨三季度更為嚴苛的生存考驗。
國內農業進入淡季
從往年來看,除7月上半月以外,國內大部分區域農業將進入需求淡季。而為緩解三季度國內尿素市場供求矛盾,企業通常會根據自身情況安排檢修或降產。2016年情況似乎略有不同,由于上半年尿素行情持續疲軟,價格長期偏低,導致國內半數以上的尿素從3月起便開始了輪流檢修,意在限產保價。但事與愿違,行業開工率的下調并沒有挺住尿素價格。于是,業內似乎吹起了一股競價風,行業索性提高開工率,任由尿素價格被博弈,迫使那些成本上難以為繼的尿素企業主動停車。截止6月底,國內尿素主產區出廠價報價跌至1150~1200元/噸,與3月對比再度下滑50~80元/噸。至此,據小編了解,國內90%以上的尿素生產企業已經處于成本倒掛。一旦后期進入內需淡季,更為殘酷的市場競價或再度襲來,而下游經銷商更傾向于按需采購并抵觸提前備貨。一方面是對后市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也不愿承擔提前給工廠打款的風險??紤]到行業不乏收款欠貨的停車企業,多數廠商之間已無信任可言。即使是聯儲聯銷等促銷手段的吸引力也較為有限,而賒銷又是尿素企業無法接受的做法。因此,三季度尿素內銷市場已被看空。
出口形勢大不如前
我國1~5月尿素出口總量僅為433.6萬噸,同比下滑28.8%,量上的減少較為直觀。業內的反饋多為印度等采購國招標對中國貨源的排擠或計劃采購量上的減少。但更為深層的問題在于中國尿素出口正在失去優勢。如果從尿素出口價方面來說可能更為明顯,2015年1~5月我國尿素出口總量為609.2萬噸,單噸均價可達294.1美元。而2016年1~5月尿素的出口均價已經跌至237.2美元/噸。如果只看5月的出口均價,2015年為290美元/噸、2016年則為230美元/噸。換而言之,中國尿素在國際市場上由于缺少成本競爭力,使得上半年出口“高不成低不就”。僅以7月印度第三輪尿素招標為例,7月15日開標,初步計劃42萬噸,船期到8月21號,4船到西海岸,3船到東海岸。此時國際尿素市場主流離岸價僅在185美元/噸,甚至更低。而即使我國尿素離岸價降至190美元,國內集港價已不足1120元/噸,相信可供貨的尿素企業已寥寥無幾,只能無緣出口。由此推測2016年三季度我國尿素出口形勢難言好轉。而業內對往年三季度300萬噸的出口均量至少已有了減半的心理預期。
綜上所述,國內尿素行情缺少后續需求支撐,市場更將面臨新一輪競價,尿素企業停車檢修范圍或進一步擴大。另外,尿素外貿不具成本競爭力,倒掛出口虧損暫高于倒掛內銷,故多數工廠已暫時放棄出口。至少就2016年三季度分析,內銷方面難見需求利好,出口同比或大幅減量。加之年內多發洪澇災害,農田受損嚴重,農民補種積極性不高。尿素市場供求矛盾將導致行業開工率進一步降低,對于尿素企業而言可謂生存考驗。